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于 谨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15564
分享
952
粉丝
630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于 谨

于谨(493—56855),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将领、战略家。于谨出身官吏世家,六世祖于栗磾为北魏名臣曾祖于婆为北魏怀荒镇将祖父于安定为平凉郡守、高平郡将父亲于提为陇西郡守,荏平县伯。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时,因于谨的原因被追赠为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太保、建平郡公。史称于谨性沉深,有识量(《周书于谨列传》)。于谨还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法》。于谨曾隐居不问世事,有人出来相劝,但于谨素有大志,说:州郡之职,昔人所鄙,台鼎之位,须待时来。吾所以优游郡邑,聊以卒岁耳(《周书于谨列传》)。后北魏太宰元穆见到于谨,赞叹地说:王佐材也(《周书于谨列传》)。北魏正光四年(523年)二月,柔然饥荒严重,求魏援救,未得满足,遂于四月入魏境剽掠。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境内)居民向镇将、武卫将军于景请求赈济,遭拒绝,遂怒杀于景。不久,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东北)居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反抗北魏王的朝统治。是月,北魏遣行台尚书元孚,携带白虎幡(传达帝王诏令的凭据)前往柔玄(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怀荒(今河北张北)二镇间,慰问归附北魏的柔然汗国可汗阿那瑰。当时阿那瑰拥众30万,已在暗中准脱离北魏。元孚一到,阿那瑰认为叛魏时机成熟,遂拘留元孚,尔后率军南下,进抵平城(今山西大同),又将元孚放归。北魏闻柔然叛魏并南攻,即派尚书令李崇、左仆射元纂率骑兵10万人,进攻柔然。元纂久闻于谨之名,遂辟为铠曹参军事,随军北伐。阿那瑰遂挟胁百姓2000及牛羊数十万头北逃。李崇领兵追击达3000余里,未及而撤军。元纂又于谨率骑兵2000,继续追击阿那瑰。于谨追至郁对原(今地不详),与阿那瑰作战,前后达17次,屡次击败柔然军,尽降其众。后于谨率轻骑出塞觇候,铁勒部数千骑突然出现。于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乃散其众骑,使匿丛薄之间,又遣人升山指麾,若分部军众者(《周书于谨列传》)。铁勒兵见后,虽怀疑有北魏伏兵,但恃其人多,认为魏军不足为虑,仍进军逼迫于谨。于谨乃让二人分骑自己常骑的两匹骏马突阵而出,铁勒兵认识于谨的战马(一为紫马,一为騧马),以为是于谨,遂全去追赶。这时于谨率军突然出击,铁勒兵大惊,全部退走,于谨因此得以入塞。正光五年(524年,《周书于谨列传》和《北史于谨列传》都记载为正光四年,有误,此处以《魏书肃宗纪》和《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为准)四月,高平镇(今宁夏固原)人赫连恩等反,推举敕勒族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遭魏军反击北走。卫可孤攻陷武川、怀朔二镇,擒贺拔度拔及其子。五月,破六韩拔陵与魏临淮王元或战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胜。起义军乘胜击败魏将李叔仁部,占领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魏孝明帝元诩遂以尚书令李崇为北讨大都督,率广阳王元深等进攻起义军。元深引于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所有谋议都与于谨商,并让其子元佛陀拜于谨为师。于谨遂与广阳王破义军斛律野谷禄等部。在北魏末年,六镇居民多是发配而来的犯人和强迫迁此的各族人民,倍受镇将奴役和压迫。加之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因此,镇将与居民的矛盾日益加剧,各地纷纷起兵反抗北魏政权的统治。鉴于当时的情况,于谨在六月间对广阳王说:自正光以后,海内沸腾,郡国荒残,农商废业。今殿下奉义行诛,远临关塞,然丑类蚁聚,其徒实繁,若极武穷兵,恐非计之上者。谨愿禀大王之威略,驰往喻之,必不劳兵甲,可致清荡(《周书于谨列传》)。此举得到广阳王的同意。由于于谨会说各国的语言,便单骑到起义处,见其首领,示以恩信。果然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3万余户归附。广阳王想与于谨一起至折敷岭前去迎接,于谨说:破六韩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归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要,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当竞来抄掠,然后设伏以待,必指掌破之(《周书于谨列传》)。广阳王从其计。破六韩拔陵果然率兵攻打乜列河,尽俘其众。此时于谨率伏兵出击,大败破六韩拔陵,将被俘之众全部救回。孝明帝闻后,对于谨大加赞美,除积射将军。

返回顶部